第360章 建议 (第1/2页)
她这次的米面依旧是各五斤,至于辣椒酱和肉酱,则各带了两瓶。
是在空间里制作好,用罐头瓶装的。
要说的是,宋岚不单给萧家带了辣椒酱和肉酱,她给宋三河和李菊梅这对父母,及傅文翰,还有李国梁他们几位老人都有带。
“谢谢!”
萧昱的目光异常诚恳,闻言,宋岚笑说:“是朋友就别再这样,你怕是不知道,每次听到你说谢谢,我感觉都要起茧子了!”
清亮含笑的眼眸挪向萧老爷子老两口和萧父:“萧爷爷、罗奶奶、萧叔,你们同样别一而再再而三对我说谢谢,相识即是有缘,我和萧昱是朋友,你们是他的长辈,在我这,自然也是长辈,真不用对我客气。”
萧老爷子脸上露出笑容,他点点头:“好,萧爷爷听你的。”
罗老太太瞪眼萧老爷子:“我说了看到岚岚别总把谢谢挂嘴上,你却嘴上应得好好的,可一见着岚岚的面便把我说的全忘到脑后。”
“你不也一样?!”
萧老爷子说:“如果没岚岚刚那番话,你怕是抓住她的手,‘谢谢’两字不离口。”
“爸、妈,你们就不用互相说彼此了,岚岚这孩子每次来看望咱们都带不少东西,对她说谢谢我觉得是理所应当。”
他从不认为这是客气,是小姑娘对他们一家的帮助,让他们由衷想要道谢!
“萧叔,什么理所应当啊?如果我再听到你们说谢谢,那我以后可就不过来啦!”
宋岚这话无疑是在开玩笑,但她真不需要萧家人一次次向她道谢,即便他们是发自心底感谢她,可她帮他们并不是想要一声“谢谢”。
她只是想帮就帮了!
当然,其中不乏有萧昱的原因在里面。
毕竟作为故人,她做不到无视他在困境中挣扎!
“不说了不说了,萧叔保证说到做到。”
萧父面带笑容,温声给出回应。
陪萧家几人聊了十来分钟,宋岚把奶娃娃萧晨递到萧父手中,她说:“我去给李爷爷、沈爷爷他们把东西送过去。”
不用多说,萧昱有跟着一起。
他帮忙拎东西。
……
“孩子,你……”
李国梁和沈澜宣等五位老人看着宋岚打开包袱,给他们每人递上一套棉衣棉裤,一个个满眼泪花,嘴角抖动,不知该说什么好,最终还是沈澜宣先回过神,可他开口后,却迟迟道不出后话。
被送到这边,不管是他,亦或是老李几个,皆没带什么东西。
衣服就身上的一套,过冬的棉服……是村干部实在看不过眼,不知从哪家匀出来的,拿给他们凑合穿,这才让他们侥幸没被冻死。
说起来,沈澜宣几位是三年前深秋那会同批到石宋村的,换句话说,他们在这里已经过了三个冬日。
饶是有村里干部给的棉服穿,可这年月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能被拿出来送人的,无疑是各家淘汰下来的。
譬如穿得太久不仅破烂,且硬不保暖,然后家里做了新棉服,又舍不得扔掉旧的,便索性收起来压箱底,而村干部走访,问谁家有多余的棉衣,有那心地好的,就从箱底取出,交到村干部手上好落个人情。
也幸亏冬日没什么农活,不需要日日外出上工。
否则,沈澜宣他们就算有村干部给的棉服,怕是也难捱过一个冬日。
上了年岁,在大冬天再不好好保暖,很容易生病。
这一病若得不到及时医治,能不能活下来真得两说。
“今年冬天冷得早,而且比往年还要冷些,我之前有看到你们晾晒在外面的棉服……不怎么保暖,就自个给你们一人做了一套,用的是瑕疵布,棉花的质量一般,你们可别嫌弃。”
宋岚的话真假掺半,她在救治沈澜宣那日,确实有看到几件棉服在这座茅草屋外面晾晒,而这次她做棉服用的布也的确是瑕疵布,但棉花绝对是顶顶好的。
“没少花钱票吧?”
沈澜宣擦拭下眼角,眼神慈爱问了句。
“没要票,拖熟人给买的,价钱公道,统共没花多少。”
宋岚担心几位老人拒收,状似随意地转移话题,她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辣子酱和肉酱,说:“这是我亲手做的,我家里人说味道不错,我就想着给你们带点过来尝尝。”
沈澜宣和李国梁等都是人老成精,哪里看不出宋岚是有意转移话题?
“孩子,谢谢!”
心中暖流涌动,李国梁率先出声,他决定收下宋岚送的棉衣棉裤,好在离开石宋村前顺利度过接下来的每个冬日。
随着李国梁的声音响起,沈澜宣等一瞬间跟着齐齐向宋岚道谢。
“李爷爷、沈爷爷……”
宋岚分别唤李国梁几人一声,她明眸中盈满笑意,说:“你们不仅是长辈,而且是我的老师,我不过是给你们送点东西方便你们好过冬,这是我应该做的,不需要你们对我说什么谢谢。
何况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们做了我的老师,那我作为学生,在生活方面照顾你们是合情合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澜宣这时说:“好了,咱们就听岚岚的,不要总把谢谢挂嘴上,也别和自家孩子过于客气,这样岚岚会不自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囊相授,让孩子从中受益。”
“老沈说得对,今个就由我来教岚岚化学方便的知识吧。”
“你歇着吧,还是我来教岚岚物理。”
“别争别争,你们俩要不全歇着,由我来……”
……
看着几位老人你来我往,争抢着要教自己各种东西,宋岚有些无奈地看眼萧昱,谁知,萧昱说:“我爷奶他们也要做你的老师。”
宋岚美眸圆睁:“……”
萧昱见状,喉中发出低笑。
-
“岚岚这都去了一个多小时,怎还不见回来?”
李菊梅坐在炕上,不时把耳朵贴到窗户上,听院子里的动静。
农村的窗户在眼下的时代鲜少有哪家安装玻璃,大家要么是用白纸糊窗户挡风,要么给窗户钉上塑料膜,不过,能用塑料膜封窗户的,家里条件属于比较好的。
但即便是塑料薄膜封窗户,能见度也是有局限的,想从屋里看到外面可不是很清晰。
因此,李菊梅只能不时把耳朵贴在窗户上听院子里的动静。
宋庆斌:“没回来肯定是有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