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季汉当兴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忠义祠堂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忠义祠堂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忠义祠堂 (第2/2页)
  
  杨清道:“是。此次北伐没于王事的大小将校不在少数,他们为国捐躯忠义可嘉,清以为可在沔水北岸建一忠义祠,供奉阵亡将士的灵位,使他们的英灵可永被世人祭祀。
  
  如此一来既可激励三军将士战意士气,亦可昭显国家表彰重义之心,一举数得,不知丞相以为可行否?”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顿觉此事可行,心中颇为意动,暗自寻思:“明之此法可比我当年在南中祭祀两军阴魂还要高明些了,这小子总是有奇思妙想让人吃惊啊。只是为寻常士卒建忠义祠似乎于礼不合,怕是会惹人反对啊。”
  
  “不可,此事与制不合。祠堂何物?乃是祭祀祖先和先贤之地,岂有将所有阵亡将士都供奉于内的道理?这样做是不符合朝廷礼制的。”诸葛亮尚未说话,长史向朗却立即反对道。
  
  杨清听了暗骂一声老顽固,正要开口反驳回去,又听得向朗语气一软地说道:“当然明之的提议也有道理,不过国家若是一定要设忠义祠,也应当挑选一二贤臣名将入内供奉,一来符合礼制,二来也能收激励人心之效,这岂不是比将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都塞进去要好?”
  
  “巨达公此言清不敢苟同,军士们为国尽忠、马革裹尸,焉能不能称呼一声贤人?
  
  贤与不贤当依个人品行来判断,而不是以地位高低来确定的。董卓、曹操当年皆身居高位,难道他们是汉室的忠贤,而那些为汉室牺牲的小卒反而不是?”杨清反驳道。
  
  向朗道:“明之,汝此言乃是诡辩,难道高位者只有汉贼就没有忠臣了么?”
  
  “老头逻辑还蛮清晰的嘛。”
  
  杨清在心中暗笑了一句,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诡辩之嫌,但辩论不一定要句句都合乎逻辑的,占据辩论的主动权才是关键。
  
  不过也不能一直用诡辩来阐释自己的观点,那样终归是说服不了诸葛亮这类智谋之士的,杨清觉得最后还是得以理服人。
  
  于是拱手朝诸葛亮道:“丞相,建忠义祠就是为了收三军将士之心,让世人晓得大汉从没有忘记这些忠勇之士,只供奉一二人是绝对没有供奉所有将士的效果好,此间差距还请丞相深思。”
  
  向朗见杨清如此也不再做争论,躬身肃立,但听诸葛亮决断。诸葛亮将二人表情尽收眼底,微微一笑,朗声对众人说道:“诸君以为这忠义祠该如何设立?”
  
  赵云第一个应道:“丞相,某以为明之所言供奉所有阵亡将士更为合适。”
  
  “是啊丞相,将士们若是知道死后能得朝廷四时供奉,必当人人效死,这比只祭祀一二人更能砥砺士气、鼓舞人心啊。”关兴也附和道。
  
  有他二人打头,接下来出言赞同杨清的人越来越多,诸葛亮看了一下武将多是支持杨清的,而支持向朗的几乎都是文官。
  
  但纵然如此,也只有三四人是明确支持向朗的,大多数文官都未发一言、保持中立,不过这种态度显然是偏向杨清那边的,他们只是碍于礼制和向朗的面子不好说话罢了。
  
  眼见形势是这样,诸葛亮心里有数了,他本人其实也是更倾向于杨清的建议,也是碍于朝廷礼制不好立即表态。
  
  现在大多数人都同意按杨清的法子设立忠义祠,他就没了后顾之忧,遂道:“既是如此,那就照明之的提议建忠义祠吧,待回到成都之后吾自会将此事上奏天子。”
  
  顿了一顿,诸葛亮又侧头对左下首的向朗道:“巨达公,礼制上不必担心,朝中饱学之士颇多,此事定会办得有制可依的。”
  
  他言外之意就是礼制这种事是可以解释的,通过引经据典,供奉所有阵亡将士也就会变得符合礼制的。
  
  向朗自是听懂了这个意思,拱手道了个是,就不再出言反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