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覆汉 > 第七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

第七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

第七章 正与此意同一涂(续) (第2/2页)
  
  “还是显得对阿平有些不公,因为这个婚姻,他在学校里经常被人敬而远之。”
  
  “为何?”
  
  “能为何?有心人总是以为你要捧他来限制阿定,但阿定如此地位,从长远而言又不可动摇,所以聪明人又不免担心有朝一日他会被你扔出去祭刀。”
  
  “何至于此?”
  
  “这便是帝王家的寻常‘故事’了。”
  
  母子二人忽然陷入沉默。
  
  虽然是帝王家了,但毕竟是寻常人家转变过来的,公孙大娘这个当家人又素来没谱,所以不远处的堂上,早已经失控。而此时,公孙珣的小女儿,也就是蔡夫人所出的那位,年方三岁,连大名都没取的,勉强能走路,正在牙牙学语,直接从姐姐公孙臻怀中脱离。而公孙臻偏偏正与姐姐公孙离在说些什么,所以一时并未注意,却是让小妹在堂中饶了一圈后直奔堂后角落中的祖母而去。
  
  公孙珣情知这是小女儿并不认识自己,也是不由心软,便直接上前中途接住,然后抱在怀中,这才重新振作精神感叹起来:“想想之前在辽西柳城,母亲还在为我婚姻着想,不想一转眼自己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却也切实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真是岁月催人老。”
  
  “你还好,看你这个身板,满打满算再过五年统一天下,登基称帝,然后再来二十年治政……总该是有的。”
  
  “自古焉有四十岁太子?”公孙珣一边逗着怀中女儿一边忽然觉得好笑。“按照母亲的那些‘经验’,真要是再来二十五年,我与阿定未免届时只能留一个。”
  
  “你是开国之主,只要你不逼迫过甚,他哪有什么底气对付你?”公孙大娘没好气道。“你看你给他留的那些人,郭嘉、赵云、诸葛亮,最多加上司马懿、王粲,除了一个司马懿,哪个敢对你起二心?”
  
  “司马懿反而怕会最老实的一个。”公孙珣不以为意道。“就怕我自己将来年老荒唐。”
  
  “真要说怕将来的事情,又何止是太子的事?你辛苦打压世族、豪强,就不怕将来你一死,新世族代替旧世族,乡贤自替豪强,白白辛苦一场?”
  
  “如何不怕呢?”怀中女儿已经不再认生,公孙珣便干脆摸着女儿脸蛋认真答道。“实际上,平日间只要仔细思索母亲大人你那些‘故事’,我便不免畏惧。而且,随着天下一统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畏惧也就越来越明显,想法也越来越矛盾……”
  
  “譬如呢?”
  
  “譬如想让天下早一日统一,多保存一点元气,却又想多扫除一些人,宁可晚几年也要让世道清朗一些;想以温情脉脉,以抚功臣,却又想建立制度,勒束人心;想承袭旧制之优,却又想推陈出新;想摒弃私心,却难自控本意;想开万世之太平,又早知人治之无常!检视的越多,知道的越多,感触的越多,才越觉得为难,越觉得可怕!”
  
  “你便是再畏惧,如今曹操死了,你也有了帝王之实了。”公孙大娘看向自己儿子的目光中不免多了几分怜惜。“有些事情由不得你,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而已。须知,这可是你自己选的路!”
  
  “不错,既以成此事,当此位,自当尽力而为!再说了,我难道求的是什么八百年江山不移吗?能削平天下,行均田开科举,以寒门小户代替世族豪强,完成未央宫前那番宣告,便足以对得起天地良心了。”随着一开始有些认生的小女儿发笑,公孙珣也忽然失笑。“不过言至于此,家事之外,儿子有些事情想跟母亲商量下。”
  
  “你说。”
  
  “中护军韩浩出缺,位置紧要,张郃、杨开、于禁三人母亲觉得哪个合适?”
  
  “我自然觉得杨开合适,正如你必然觉得张郃合适一般。”说到这一步,母子二人早已经坦诚,公孙大娘却也没做遮掩。“但还是让杨开做吧,张郃适合去汉中,于禁怕是不能服人。”
  
  “我倒是忘了这茬。”公孙珣心下恍然。“确实,若两淮和平交接,自可以让张郃去汉中……不过?”
  
  “不过何事?”
  
  “不过刘备这里倒是有意思。”公孙珣若有所思道。“他明知道自己最缺的是时间,却还主动要求和平交接两淮,却不知道是存的什么主意了?”
  
  公孙大娘也是一时疑惑:“这种事情我就不知道了,你肯定更懂!”
  
  女儿正在好动年纪,一时又在怀中挣扎,公孙珣便招手示意长女阿离,却是顺势放开小女儿,任由她奔跑而去,撞入长女怀中。
  
  公孙大娘眼见着儿子不愿多言,也没有多问:“可还有什么别的事?”
  
  “若两淮交接顺利,则伐蜀为第一要务。”公孙珣扭头正色言道。“我有心多塞些人进去……又怕人太多,反而无故生乱?”
  
  “塞谁?”
  
  “杨彪既死,杨修便可从辽东转任了;法正和孟达随程普全程官渡前线作战,也有了资历……”
  
  “这怕什么?”公孙大娘愈发不以为意。“难道怕他们在阵前再打起来?郭嘉和赵云管不住他们?马超你都敢扔过去。”
  
  公孙珣旋即不再多言。
  
  “若无事,我这里倒还有一事。”公孙大娘复又主动开口言道。
  
  “母亲请讲。”
  
  “辽东传来讯息,从你妻子那里转来的……虽然阿范还没到辽东,你岳父却已经表态不愿交权。”
  
  “为何?”
  
  “他说他曾在先灵帝身前立誓,他在辽东一日,辽东则为汉土……平州不能在他手里交给一个燕国宗室,更不愿意来邺下为燕臣。”
  
  “可笑,还先灵帝?!”公孙珣怔了片刻后,却居然不怒反笑。“他还知道是灵帝?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过谁让他是岳父,是大人呢?且缓一缓,等前线安定,我便让太史慈回去,让他将平州交予太史子义,再让子义做个交接……至于他老人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跟张俭一样来邺下大学当讲师也是条路子嘛!”
  
  公孙大娘欲言又止。
  
  公孙珣不免好奇。
  
  “我也是才知道,官渡战前,典韦就走了战死的那个徐兴的路子,带着几百个乡人从陈留来了邺下,他本人则去大学做了一个治安小吏。”公孙大娘感慨言道。“还是张元杰之前告诉我的。”
  
  公孙珣愕然一时,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反而连连颔首:“也挺不错,阴差阳错,未得一见,其实也挺好……等曹氏族人和李氏族人被安置过来,也请母亲待我处置一下,我就不过问了。”
  
  “无妨,你安心接收中原,想着伐蜀的事情吧!”公孙大娘倒是没有推辞。“这些事情我尽力替你处置。”
  
  公孙珣连连颔首,而小女儿复又追着一只小白猫跑来,公孙珣幽幽一叹,到底是打起精神,一脚踢开小猫,然后重新迎上女儿,将其亲自带回到堂前。公孙大娘眼瞅着如此,也跟着起身过去了。
  
  堂中气氛这才彻底一开。
  
  守岁嘛,总是如此波澜不惊,千篇一律的,虽帝王家又如何呢?
  
  而除夕既过,春日到来。汉建安七年春,得益于刘备与公孙珣的外交协议,包括汝南、沛国南部、广陵、庐江、九江在内的大面积广义上的中原南部地区,也就是所谓两淮之地,开始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战略移交。
  
  这种移交的好处不仅仅是没有耽误农业生产这么简单,实际上,户籍资料、学校、官府,全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进行了交接。对此,南线大司马、大都督吕范直接上奏邺下,认为两淮地区秩序的恢复速度远远超出想象,此地可能要比北面传统中原地区更早纳入燕国的有效统治。
  
  对此,燕公公孙珣对也刘玄德公开表达了极大的赞赏之一,并于这一年春后夏初之际,正式表左将军刘玄德为荆州牧!
  
  当然,他同时也没忘了以‘不恭’之名裁撤了刘表的荆州牧,并派遣使者严厉斥责刘景升,因为他居然没有按命令送来几万部队去维修洛阳旧都!其人身为宗室,对汉室不忠之意简直是显露无疑!
  
  面对如此羞辱,刘表只能以一种全面的沉默姿态来应对,因为他知道,公孙珣只是在嘲讽他,还不至于为此发动战争……毕竟,肉眼可见,随着建安七年的春耕结束,随着南线、东线的渐渐安定,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干官吏、兵马被发往关西,所有人都知道,下一轮战争马上就要开始,蜀地才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新开端。
  
  实际上,据传闻所说,刘景升之所以触怒燕公引来羞辱,是因为他偷偷通过大江给自己的老对手刘君郎送去了大量的军械、军资,并主动撤去了西面交界处的驻军。
  
  “希望刘君郎能效公孙述拒光武一般,稍守三年五载。”这是刘景升对自己后妻蔡氏的原话。“如此稍可拖延一二。”
  
  —————我是稍可拖延的分割线—————
  
  “汉建安七年,太祖方平中原进两淮,即发镇西将军公孙越、益州牧田丰、冠军将军赵云、汉中太守郭嘉伐蜀……安南将军刘表暗资益州军械金帛……归而叹:‘昔光武伐蜀,与公孙述论天命,今不意公孙氏复伐刘氏蜀,得非天意乎?’妻蔡氏愕然:‘君意公孙氏得天命也?’表对曰:‘孟德既死,公孙氏实已竟天命,以刘君郎之才德,能效公孙述拒三年五载,足可敬也。’蔡氏惴然:‘如此,何不早降?’表黯然对曰:‘吾岂逆天命之人?然吕奉先失足于厕,岂不可畏?今若降,他人皆可活,唯惧吾不得生也。’蔡氏遂不语。”——《典略》.燕.裴松之注
  
  小小PS:感谢书友莫少殇的新萌!感激不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