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计谋 (第1/2页)
事情的发展并不以周顺昌的意志为转移,苏州商会的人很狡猾的藏起来后面的一封信,只把第一封送到了京城,这一封信也没有直接交到叶向高手中,而是送到了汪文言手中。为什么呢,因为这汪文言在历史上被阉党称为“鼓上骚”,此人为人机灵,喜于交纳,在东林党人中虽然地位不高,但是非常善于联系,属于上窜下跳的风云人物。当他看到周顺昌的书信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帮助朝廷处理好罢市事件,而是如何利用这事为自己和东林党人获得更多利益,想找到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汪文言第一个找到的是工科给事中魏大中,第二个是吏部给事中周朝瑞,这二人都是给事中,品介不高,但都是属于言官一流,这三人坐到一起商量如何利用此事件为东林党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打算趁此机会利用苏州商会罢市事件,要挟朱有孝撤除“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以博取苏州商会对东林党人更大的支持,或者说在苏州商人那里获得更多财物,帮忙没有白帮的,此事如果成功,商人们必定会奉出大批的金银,自己老家的产业会更加兴旺,至于户部的银子多少那是户部尚书的事情,国家那是皇帝的,不关自己的事,自己苦读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一句话,那就是“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无论是谁的国家,只有自己家里的金银是自己的。其实在明朝灭亡后,投靠清朝的文人士子不计其数,陪葬崇祯皇帝的却是太监,东林党里著名代表人物就是《桃花扇》里的侯方域,其祖辈父辈皆是东林党人,而他的情人李香君则是妓女,在明亡后自尽而死,侯方域却投靠了清朝,得到高官厚禄,自此就有了“文人情操不如妓”的说法,可见这些东林党人的情操有多次。
在汪文言、魏大中、周朝瑞三人商议完之后,还是感到自己官小言微,决定再找韩爌,对于韩爌他们都清楚无比,韩爌对于党争的兴趣远大于对政事的兴趣,不然就不会联合东林党人驱逐方从哲,甚至企图致方从哲以死地,然后推出叶向高。韩爌倒是在家,但是他也不敢确定此时能否成功,像这般老奸巨猾的人物是轻易不会表态的,于是便派人去请示党魁叶向高,不料却得知叶向高已被皇帝请去议事。
骆思恭是何等聪明人物,当苏州的暗探将苏州商会罢市的事情传来书信时,他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骆思恭不敢耽误,马上就将此事禀报了朱有孝,朱有孝略一思考,就派人召叶向高入宫,朱有孝决定予以文人的自负清高和所谓的正义气节来给叶向高来个请君入瓮,让叶向高难以自圆其说,而自愿主动去说服东林党人,从而引起其内讧,以便自己更好的掌握政局,否则老是让东林党人掣肘变革,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事倍功半,不如这次趁机解决掉这个毒瘤。
叶世高进宫后,来到朱有孝的书房,王安搬来秀墩让叶向高坐下。朱有孝已经让王安养成了一种习惯,凡是内阁大臣进来必须搬座位,上茶,以表示自己尊重这些老臣。朱有孝开始并没有和叶向高谈苏州罢市的事情,只是就自己打算如何准备明年开始继续推广高产农作物,如何要求各地举办免费学堂,要求六周岁以上儿童必须上学,在农忙时每月必须到学堂读书八天,农闲时必须每月到学堂读书二十天,教师的安排,束修的安排等等。还大谈如何提高大明朝人的文化修养,做到人人识字,人人懂礼,做到像孔老夫子所教导的修身齐家,还说自己因为读书太少,嗯,很多事情需要内阁大臣费心费力。甚至还聊到是不是禁止女人裹脚,因为这事不是孔老夫子提出的,是从宋朝时才有裹脚这种恶俗的,既然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毁也,此孝之始也。那么缠足裹脚那不是伤害了授之父母的肌肤了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违背圣言,给女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呢?这些话说得叶向高一愣一愣的,是啊,宋朝理学为什么会违背孔圣人的言语呢。朱有孝趁机就把标点符号的事情给叶向高讲了一遍,然后总结道,肯定是没有句读之分,最后造成的误解,接下来要求让叶向高在上朝的时候提议,然后推广标点符号,以造福后人,提出废除缠足裹脚的陋习,以减少女人的痛苦,自己的女儿也不用受缠足之苦了,并且举例子说太祖马皇后就是我们的榜样,老祖宗都敢做,我们还有什么顾虑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