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1/2页)
  
  唐太宗心急如焚,内心的焦虑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说来就来,且威力惊人。他生怕自己一旦发怒,就如同那惊天动地的雷鸣,将那些只图自保、不顾民生疾苦的官员们吓得魂飞魄散,甚至因此丢了官职,乃至性命。他坐在龙椅上,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暗自思量:这江山社稷,怎能容忍如此蛀虫?
  
  “查!这件事必须给我查个水落石出!”太宗一拍桌子,声音震得大殿上的烛火都摇曳了几分,他大声喝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
  
  “咱现在就回宫,我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糊弄我!”他站起身,步履匆匆,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官员们的心弦上。
  
  “等等,先不急着走,把程爱卿也叫进宫来。”太宗眉头紧锁,原本还挂念着的酿酒小事,此刻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冷哼一声,转身就往宫内走去,心中却仍在盘算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江南那片地方,竟然有人胆子这么大,出了大事还藏着掖着不报。”太宗边走边嘀咕,语气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愤怒和失望。
  
  “这不是自找死路嘛!”魏征在一旁摇头叹息,对那些违反唐律、还为了私欲害了无辜百姓的家伙,他是一点也不同情。在他看来,这些人既违反了国法,又违背了天理,若不严惩,何以平息民愤?
  
  于是,魏征和太宗分头行动,魏征直奔程府,去给李清歌通风报信。他心中暗自思量:李清歌此人,机智过人,或许能为此事提供一些线索。
  
  转眼间,皇宫大殿上,百官们一个个站得笔直,但内心却如同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脸疑惑和惶恐:
  
  “陛下今儿个怎么火气这么大?”一位官员小声嘀咕道。
  
  “我从没见过陛下这么生气过。”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
  
  “肯定是大事不妙啊。”又有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底下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啥大事,能让陛下如此震怒。
  
  而李清歌呢,听到风声后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她心中暗自思量:肯定是江南那边又发大水了,否则陛下怎会如此震怒?
  
  “这小子怎么总是能未卜先知?难道他真有办法解决这场灾难?”有人小声嘀咕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嫉妒和不解。
  
  “有他在,真是大唐的福气啊。”又有人感慨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李清歌的敬佩和感激。
  
  太宗呢,刚开始是又急又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但一听李清歌这么说,心里就踏实多了。他心想:只要有李清歌在,总能想出好办法来。于是,他就开始在百官面前诉说起自己的担忧来:
  
  “朕一直以为这天下都跟长安一样太平无事,没想到江南那边竟然大雨成灾,江河都泛滥了,数万百姓受苦受难。”太宗的语气沉重而悲痛,仿佛能感受到那遥远江南百姓的苦难。
  
  “这么大的事情,朕怎么到现在都没听到一点风声?到底是为什么?”太宗的语气虽然平和了一些,但话里却透着股子不可言喻的威严和质问,听得百官们心里直打鼓。
  
  “江南水灾?这事儿咱们怎么都不知道?”一位官员惊讶地问道。
  
  “要是真有这事儿,那些江南的同僚怎么也不赶紧上报?”另一位官员也疑惑不解。
  
  “莫非……今年不是要考核嘛,他们怕丢了官帽,所以故意瞒着?”又有一位官员猜测道。
  
  “真是胆大包天啊!”百官们一听这话,都气得不行。他们心想:陛下刚解决了旱灾的难题,这又冒出来个水灾,还不知道要连累多少人呢。
  
  “大家别急,这消息还没证实呢,说不定是谣言。”房玄龄站出来安抚大家,他的语气平和而理智,试图平息百官们的慌乱和猜测。
  
  “对啊,这事儿要是真的,谁敢瞒着不报?那不是找死吗?”又有一位官员附和道。
  
  “江南水灾?我看八成是谣言。”另一位官员也摇头晃脑地说道。
  
  “对对对……”百官们纷纷附和道,他们心中都暗自希望这只是一个谣言而已。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人心惶惶的时候,太宗却突然皱起了眉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被流言给误导了,刚才一听商贾的话就火了,也没仔细想想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再说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瞒得住呢?他心中暗自思量着,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犹豫和困惑。
  
  就在太宗犹豫不决、心中盘算的时候,一个清脆而坚定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谣言?那可不一定。咱们可以查查人口流动情况啊,郡县都会上报给朝廷的。”李清歌站了出来,她的语气平静而理智,仿佛一股清泉注入了这混乱的大殿之中。
  
  “江南的官员或许能压住消息,但水灾一来,商人和难民肯定会逃到别的郡县去。咱们只要看看数据有没有异常,就能知道真相了。”她继续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睿智和坚定。
  
  李清歌在心里暗暗发笑,但她知道现在不能出风头。她故意装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心想:这无为而治啊,最怕的就是太出风头。一旦成了名人,以后想偷懒都难了,还怎么指望系统给奖励呢?不过话说回来,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太宗肯定会派人去查的,到时候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自己又何必多嘴呢?
  
  太宗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一亮。他心中暗自思量:这小子真够聪明的!对!咱们每个月都有数据上报的,一查就知道江南那边到底有没有灾情了。他看向李清歌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肯定。
  
  “没错!一查就知道江南灾情的真假了。”百官们也纷纷附和道,他们心中都暗自佩服李清歌的机智和敏锐。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似乎因为李清歌的一句话而找到了解决的突破口。
  
  风云突变,江南之殇
  
  李世民的眼神猛地一亮,激动之情溢满脸庞,掩饰不住地兴奋。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穿透了眼前的重重迷雾。
  
  “果然如此!”他心中暗喜,觉得自己召见李清歌的决定太对了。一番肺腑之言,竟然直接点破了大难题,让他看到了解决困境的希望。
  
  “房卿言之有理,但谣言与否,还需我们深入调查。”李世民沉稳地说道,同时脑海中回荡着李清歌先前的分析。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我心里也在想,如果江南真有水患,那么人口流动肯定会有异常,我们只要仔细查一查……”李世民复述着李清歌的话,心里暗暗惊讶。嘿,这小子,想得竟然和我不谋而合!不过嘛,我大唐君王智慧超群,但他这股子决断力,还真让我这当皇帝的稍逊一筹啊。他心中不禁对李清歌多了几分赞赏。
  
  李清歌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庆幸。对于百姓的苦难,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预感到近日可能风云变幻,他才急着开辟那千亩良田,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安安稳稳当个闲官,日子多惬意啊。但他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更不愿因自己的懈怠而让灾难蔓延。
  
  “陛下说得极是,臣这就去江南查探个水落石出。”房玄龄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拱手告别后,便急匆匆地出发了。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带着一种决绝和坚定。
  
  殿内顿时热闹起来,百官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这肯定是谣言,谁敢干这种缺德事?不是自己找死吗?”一个官员愤慨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屑和愤怒。
  
  “就是,事关国家根本,哪能轻易掩盖?那些官员怎么敢如此胆大妄为?”另一个官员也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对这种事情感到震惊。
  
  “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吧,咱们大唐的官员,岂会如此愚蠢?”一个年长的官员摇头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显然对这种事情持怀疑态度。
  
  “事情还没查清楚,大家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试图平息这场争论。
  
  ……
  
  大多数官员都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不过是场虚惊。他们心里琢磨着,这事儿肯定不用查,就是谣言无疑。房玄龄一去,定能证实这一点。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的结局。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侍卫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汗珠直冒,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陛下!江南那边好几个郡县,人口流动异常,短短几天就涌入了好几万灾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惊恐和焦虑。
  
  “可我不明白的是,当地官员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侍卫的话音刚落,满座皆惊,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疑惑和震惊的光芒。
  
  那些之前信誓旦旦说是谣言的人,此刻面如土色,尴尬得无地自容。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江南的官员竟然真的如此失职,难道他们不怕掉脑袋吗?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被层层掩盖,若非机缘巧合泄露出来,又有谁知道江南正遭受着如此大的灾难?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和对那些失职官员的愤怒。
  
  “这到底是为什么?郡县官员为什么不报?”一个官员愤怒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悲愤和焦虑。
  
  “此事太过蹊跷,真假难辨啊。”另一个官员沉吟道,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显然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必须详细调查,才能弄清真相。”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试图平息这场争论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赶快派得力的人去,或许半个月就能水落石出。”一个官员焦急地建议道,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受灾百姓的关切和对时间紧迫性的认识。
  
  ……
  
  殿内一片哗然,震动不已。李世民紧锁眉头,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时间紧迫性以及受灾百姓所面临困境的严重性。
  
  “十五日?昔日旱灾之时,我亲眼目睹百姓之苦,十五日足以让无数生灵涂炭啊。”李世民心中暗自焦急,【十五日?你们怎么这么迟钝!证据已经摆在眼前了,还查什么?再拖下去只怕会生出更多变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那些拖延时间的官员的愤怒与不满。
  
  【那些郡县官员不报,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是因为他们之间相互庇护罢了。】李世民想到这里,心情更加沉重。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之前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天高皇帝远,那些地方官员的相互庇护是多么可怕!他们的行为不仅导致了灾难的蔓延,更让无数无辜百姓陷入了困境之中。
  
  【如何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这个念头在李世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紧接着,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如何让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尽快得到救助?他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陛下!不能再犹豫了!速速派遣使者前往江南查探吧!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啊!”房玄龄焦急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急切和焦虑。他深知时间紧迫性以及受灾百姓所面临困境的严重性,因此迫不及待地希望李世民能够尽快做出决断。
  
  “陛下!请速作决断!”魏征也满脸焦急地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仿佛在试图说服李世民尽快采取行动。这两位大唐的重臣仅凭蛛丝马迹就已经断定江南必然发生了水患,并且深知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会有更多的无辜百姓丧生。
  
  “这……”李世民犹豫了片刻,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想尽快派遣使者前往江南查探灾情并组织赈灾工作,又担心自己的决断是否过于草率而引发更多的变故。然而,在看到房玄龄和魏征那焦急而坚定的眼神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李世民啊李世民,既然你已经相信了这个谣言,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决断呢?赶快赈灾吧!不要再拖延了!】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规矩?皇帝的权威就是规矩!偶尔任性一次又有何妨?何必总是拘泥于那些陈规陋习呢?】在做出决断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穿透了眼前的重重迷雾,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终于,李世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推动,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宣布道:“传令下去!即刻派遣使者前往江南查探灾情并全力组织赈灾工作!务必确保每一个受灾的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力量,仿佛已经看到了受灾百姓得到救助后的喜悦和安宁。
  
  “哎,我说啊,我可是皇帝,说话算话的!”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坚毅,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每一句话都分量十足,关乎国家兴亡,百姓安危。
  
  “什么命不命的,这时候就别讲那些没用的了。”他挥了挥手,不耐烦地打断了身旁大臣的絮叨。他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任何犹豫和拖延都可能让灾情雪上加霜。
  
  “规矩礼节先放一边,救人要紧,还犹豫啥呢?”他扫视了一眼大殿上的百官,心中涌起一股焦急。这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们,此刻却一个个面面相觑,犹豫不决。
  
  不一会儿,李世民的嘴角微微一翘,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他暗自思量:只要粮食一到,灾情就能得到缓解,到时候再查也不迟。他感觉自己仿佛从深渊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心情轻松多了。
  
  “你们就别争了,朕心意已决,查灾和救灾一块儿来。”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反驳的坚定。
  
  “先运粮食过去,要是发现是谣言,再运回来也不迟。”他补充道,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这个决定虽然冒险,但却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担忧。作为朝廷的重臣,他们深知国库空虚,粮食紧缺的现状。
  
  “但是啥?”李世民眉头一皱,感觉事情并不简单。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房玄龄,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打仗、救灾再加上减税,国库都快空了,粮食也不够分啊。”房玄龄苦着脸,终于说出了难处。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仿佛每一个字都压在他的心头。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哪会是什么谣言?拖半个月再查,其实就是想缓口气,多备点粮食。现在陛下要先救灾,可粮食从哪来啊?大殿上的百官们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